在什刹海岸边的糖房咖啡馆,游客在露台打卡喜庆的节日装饰,观赏中轴线风景。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
本报记者 杨天悦
正月初五下午,什刹海银锭桥旁,庆云楼露台上的糖房咖啡馆游客络绎不绝。大红灯笼透着浓浓年味儿,衬得这方寸之地更加喜庆热闹。
北京中轴线去年7月申遗成功以来,北至钟鼓楼、什刹海,南至前门、永定门,中轴线区域游客接待量显著攀升。“春节假期后几天,每到下午两三点钟都要限流排队,日均客流量上千人次!”糖房咖啡馆经理屈凡晰虽然很忙很累,但很开心。
南临什刹海,北望鼓楼,独有的地理位置让这家露台咖啡馆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。“我是骑脚踏车来的,要在这里好好欣赏日落美景。”一位台湾游客兴奋地说。春节长假期间,在楼下饭店聚餐后意犹未尽的市民、来什刹海玩累了想歇歇脚的游客,都喜欢到这里边品咖啡边欣赏北京城独特的风景。
展开剩余66%相距不过数百米,中轴线北端、钟鼓楼正北的宏恩观中,开业刚4个月的精品咖啡馆HALF COFFEE同样座无虚席。“从上午11点开业到现在一直在忙,还没顾上吃饭。”当店员终于有空接受记者采访时,已是晚上7点。在这家咖啡馆排号、等位的顾客,既有本地市民,也有外地甚至境外游客。赏古建品咖啡,已然写进了很多人的假期打卡清单里。
在中轴线上,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大小咖啡馆成为游客探索北京老城的绝佳入口。南歌子、玉堂春、醉花阴……距离鼓楼不足400米的铸钟胡同南口,开了一家名为点绛唇的京剧主题咖啡馆,几名胡同漫步的游客一进店,就被盔头、绒花等京剧主题装饰深深吸引。
咖啡馆老板刘振是一位青年京剧演员,这里原本是他的工作室,随着鼓楼热度攀升,他决定改开咖啡馆,让欣赏鼓楼的游客也能体验京剧文化的魅力。
咖啡馆业态日渐繁盛,得益于城市更新创造出的优越条件——老城街景保护、沿街房屋外立面整治、天际线重塑等带来的古都新貌,吸引众多商家入驻并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消费新空间。记者粗略统计,仅鼓楼周边方圆500米以内的咖啡馆已达8家,且大多为3年内新开的店面。
位于旧鼓楼大街的留白咖啡馆,由公房腾退后升级而来。一街之隔的鼓西33号不仅卖创意菜,也因景观变好做起了咖啡生意。“以前私搭乱建的房屋、纵横交错的电线看着都闹心。”主理人李轩通告诉记者,如今游客在楼顶露台赏鼓楼和街景,一坐小半天,“有景看,才能坐得住。”
喷涌的消费潜力,也吸引更多连锁咖啡品牌落地中轴线区域。
前门大街上,一家“人民咖啡馆”吸引众多游人的目光,红底白字、字体端正的招牌,简约复古的装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。店长小雪告诉记者,这是一家来自上海的连锁品牌,去年2月开业,“最火的财神奶咖春节期间单品销售超过1.3万杯”。
城市更新将咖啡业态引入老城,也带来消费客群的年轻化。除连锁咖啡品牌之外,精品咖啡馆、主题咖啡馆相继涌现,书店、邮局、老字号等纷纷入局咖啡赛道,带动中轴线文旅消费升级。
来自美团、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假期,北京地区“中轴线咖啡”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45%,前门、大栅栏、南锣鼓巷、鼓楼东大街等重点商圈咖啡馆的美团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40%。
记者手记
老城变美释放高品质消费空间
当更多游客愿意坐下来享受闲适时光,老城里的咖啡馆成为吸引打卡消费、重复消费的重要业态。
记者注意到,不仅是中轴线咖啡飘香,东四、西四、白塔寺等老城商业区域,咖啡馆都呈高度聚集发展的“群生”态势。北京老城变美,咖啡馆等消费新空间变多,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最直观的感受。
面对中轴线文旅升温的良好势头,北京还可以释放更多高品质消费空间。近几年,市级文保单位嵩祝寺及智珠寺已成为古建保护性开发的成功案例,古朴庄严的大殿、墙根下至简的户外咖啡座、丰富的展览,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。中轴线北端的宏恩观也引入精品咖啡馆、展览沙龙等多样业态股票如何开杠杆,彰显“新中式潮流消费空间”的魅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